为深入贯彻落实《南沙方案》指示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研究前沿创新,发挥大湾区科学论坛国际科学创新平台在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资源和广泛联络核心科学机构的作用,本次培训旨在提高与会者对生态监测与大数据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其基本概念、重要工具和应用技巧,具备使用大数据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当前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的挑战。请感兴趣的单位自行扫码参加。活动相关情况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
承办单位:广东省产学研促进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二、培训时间
2024年1月16日(星期二)9:00—17:00。
三、培训地点
广州市南沙区凯翔路1号南沙建滔广场18楼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学术报告厅(线下培训)。
四、培训议程
16日上午 主持人:聂晓伟研究员 | ||
时间 |
内容 |
报告专家 |
09:00—09:15 |
嘉宾签到入场 |
|
09:15—09:20 |
主持人开场及介绍重要嘉宾 |
|
09:20—09:30 |
领导讲话 |
|
09:30—10:00 |
大数据方法 |
李新研究员 |
10:00—10:30 |
生态监测 |
张晓林研究员 |
10:30—11:00 |
科学数据国际合作 |
鲍一明研究员 |
11:00—11:30 |
数据开放共享 |
王卷乐研究员 |
11:30—12:00 |
遥感大数据分析 |
冯敏研究员 |
合照 | ||
16日下午 主持人:潘小多研究员 | ||
14:00—15:00 |
大数据方法上机指导 |
郭彦龙博士&原世伟博士 |
15:00—16:00 |
生态监测上机指导 |
杨洋博士&李虎博士 |
16:00—17:00 |
遥感大数据分析上机指导 |
王建邦博士 |
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机构、高企协会等从事生态监测、大数据的相关人员。
本次培训名额有限,不收取任何费用,报名成功以开班前收到培训通知短信为准。请自备电脑,餐费和交通住宿费自理。
六、培训资质
全程参加培训可获得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与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联合颁发的专题培训结业证书。
七、专家介绍
(一)李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地理学会会士。主要以遥感和数据同化为手段,开展观测-模型-数据综合集成研究。设计并领导实施了“黑河遥感试验”(2007—2017),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世界级的观测”“中国内容最丰富的水文遥感试验”;发展了我国大尺度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及高分辨率的流域尺度陆面水文数据同化系统,在非线性滤波算法、多源遥感数据同化等方面取得了领先成果。历任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能水交换项目(WCRP/GEWEX)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地理学会信息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已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SCI收录330+),论文总引用26,000+(SCI引用14,000+)。任Science Bulletin,《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
(二)张晓林,横滨国立大学工学博士,曾任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原主任、研究员,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专家组专家,上海机器人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仿生视觉控制系统原理发明人,相关论文80余篇,专利50项(授权26项)。
(三)鲍一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研究员,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大数据汇交、整合、管理、共享与挖掘分析,以及病毒基因组和分类等方面的研究。2001—2017年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工作,于2006年获得NIH优秀奖(Merit Award)。任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B专项首席科学家,全球《生物多样性及健康大数据共享联盟》主席。
(四)王卷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任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数据系统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生态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开展科学数据共享和“一带一路”资源环境空间信息服务研究,持续在蒙古高原、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区域开展合作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等多项。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五)冯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国家级和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项目。主要开展遥感大数据研究,发表多套全球和区域地表要素高分辨率数据集,首次完成全球森林、地表水体以及青藏高原石冰川等遥感调查,成果发表在Nature等期刊。担任Science Bulletin、IJDE和《遥感技术与应用》等期刊编委,以及受聘为中国地理学、中国测绘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八、主持人介绍
(一)聂晓伟,担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务委员、国家青藏科考队办公室主任、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西藏分中心主任、西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副秘书长、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等职务。组织发起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获得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推动建成国家青藏高原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推动中国科学院雅江下游水电开发重大专项立项,牵头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西藏分中心(西藏自治区”十大创新平台“之一)工作;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重大工程支撑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研究员、副研究员10余名,具备数据遥感、生态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背景,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奠定基础。在西藏党委组织部的指导支持下,组织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班”,已招收学员20余名,支撑西藏高水平人才培养。依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举办,成功举办两届大湾区科学论坛,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智库,积极推进奖学金、技术转移转让、访问学者等国际交流合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驱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实现”。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项目10余项,近五年出版专著3部、在STOTEN(IF: 9.8)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2篇被SCI、SSCI、CSSCI等收录(1作/通讯为9篇),作为主笔撰写政策研究报告10余篇,近10次获得中央领导、西藏自治区领导批示。
(二)潘小多,博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特聘骨干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湾区科学论坛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气候变化,数据同化,数据集成,大数据分析。建立了区域气候模式降水遥感产品同化框架,用于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FY-系列、TRMM、GPM、AMSR-E 和MODIS等多源主被动微波遥感的降雨与降雪产品,以提高区域气候模式的降水(雨雪)模拟精度;研发了高时空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黑河流域近地表大气资料,为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集成项目“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的集成模拟与预测”的模型开发和运行提供驱动数据;集成青藏高原乃至中国陆域地球表层科学方面的遥感、冰冻圈、水文、生态、沙漠、古环境等资源、环境和人文等特色数据集,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服务。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国际主流刊物,已发表100多篇。
九、报名方式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